中国第一时间 > 新闻 > 国内 > 正文

老人夏天怎么使用空调才健康?几个妙招帮助老人安然度夏

2019/7/16 13:49:49 来源:中国第一时间

夏天吹空调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更有很多年轻网友已把空调纳入夏季续命神器。而老人们却普遍不喜欢吹空调,总担心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发身体不适,得上传说中的“空调病”。但如果在极其闷热的三伏天里坚持不开空调,老人们很容易中暑,引发胸闷,气短等状况。那么,该如何避免这些不利于老人身体健康的状况发生呢?

首先,这里普及下科学且健康的空调使用方法。主要有以下几点技巧。

1.适宜的温度

不要贪凉将空调温度调太低。一般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℃-10℃是比较合适的。夏天高温天气室外温度一般在35℃左右,所以26℃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舒适的,且也是使用空调更省电的状态。

2.善用除湿模式

有研究表明,同样的温度下,湿度越高,人体越觉得闷热难耐,一般60%-65%的空气湿度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。在潮湿闷热的梅雨天或是桑拿天里,可以把空调模式从“制冷”调成“除湿”,因为空调除湿的同时也伴随着降温。而且“除湿”模式下空调吹风机和压缩机都是低频运转的,人体感觉更加舒适,也更加省电。

3.适时开窗通风

不仅是老人,很多年轻人如果在密闭的空调房里待久了也会感觉呼吸有压力、瞌睡、精神不振、反应力迟钝等。这是由于房间二氧化碳含量过高,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。要想尽量地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,连续开空调3小时左右就要开窗通风换气一次。

4.调整出风角度

很多人并不善于调节空调风向,冷风一直对着人体吹,即使是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时间一长也扛不住。一般来说,冷空气比较重是向下走,而热空气略轻是向上走的。制冷时,最好把空调风向朝上,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。制热,则反之。

5.外出归来不要立马开空调、关窗

大热天人在外边血管是扩张的,进屋就开空调,温度骤降,会导致部分体弱的老人血管猛然收缩,从而血压一下子升高,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尤其是心脏不好的老人,进屋后别着急先关窗,要先开空调,等空调里面的不良气体释放以后,身体也慢慢冷静下来后再关窗,这样有也助于身体适应温度骤降的环境。

其次,在夏季,家里老人长时间在密闭的空调间里较易出现胸闷、气短、缺氧症状。尤其是有呼吸障碍的老人,家人要格外重视。一旦发生这些情况,可在医师的指导建议下进行家庭吸氧治疗。

如果要进行家庭氧疗,家用制氧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,在选购时,认准品牌很重要。毕竟是关乎家里老人呼吸健康的,大品牌的机器更加安全,质量也更加有保障。欧姆龙作为拥有制氧机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》资质的全球健康管理品牌,同时也是众所周知的医疗器械制造商,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优势,已经面向广大消费者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制氧机产品。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新需求,欧姆龙优化和升级了制氧机产品配置与设计,前不久推出了HAO-3620(带雾化)和HAO-3600(不带雾化)两款新型制氧机,具有以下几大优势

√ 操作安全

在使用安全性上,采用了AB分级11项报警机制,保障患者长时间使用时的吸氧安全;定时制氧模式和触碰式按键的设计,可按照自身需求灵活设置吸氧时间,并且能准确调节氧流量,不会出现因为忘记时间而吸氧过度的情况。

√ 使用便捷

欧姆龙特有的传感技术,为制氧机量身打造高精度浓度、流量传感器,能实时监测出氧浓度和流量, 并以生动的图形方式显示氧浓度。同时,两款新品均采用了超大数字显示屏,清晰直观一目了然,便于中老年人查看和操作。而且,欧姆龙的这两款新品制氧机12kg机身设计,而且带有轱辘,即使是年老体弱人群,也可以轻松、自由移动。

 

√ 使用舒适

低于45db的高频低频双道降噪技术,使用环境更安静舒适,老人们可以一边吸氧一边小憩或者看电视,丝毫不会被打扰。隐藏式水箱设计,保持美观的同时,又可保证制氧机干净卫生。

这里再特别提醒一下,在夏季较为密闭的空调间里,我们使用制氧机,也需要保证一定的通风哦。

不仅是在闷热的三伏天里,无论何时老年人的居家健康都需要家人多多关心和留意。只有父母长辈在家身心健健康康的,为人子女的才能安心在外拼搏和奋斗。


  声明: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QQ:1530024013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
丰富客户精神生活,富德生命“雅春•富

新春音乐会的庆典之声还在回响,富德生命人

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启幕,“文水清香”

3月20日,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

好蟹汇大闸蟹:赏味丰盈的美味体验

好蟹汇作为中国领先的大闸蟹供应商和品牌,

暑假来广州长隆,花样度假全家齐开心

两个月超长暑假即将来临,一定要抓住假期全

恰逢周日的“1314“领不了证?不如开着

再有几天,10年一遇的“1314日”就要到来啦

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
不良信息举报热线:QQ1530024013 

中国第一时间 版权所有 违版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