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第一时间 > 财经 > 要闻 > 正文

宏盛国际 / 珐琅双绝

2019/8/29 10:26:04 来源:

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,其地区在于欧洲的比利时、法国、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。15世纪末,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,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,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,一开始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,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。

  康熙十九年,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,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。而珐琅真正大量进入中国的时间则是康熙二十二年,当时清政府收复台湾,后废除海禁,西洋制品便开始涌入,而珐琅也因此进入中国,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。当时是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,并进贡内廷。而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,深受皇宫贵族和广州地方官员和土庶的喜爱。由于当时欧洲传教士通过私信渠道得知,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也很感兴趣,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,于是便在广州和北京内设有工厂,工匠分别在两地试烧画珐琅,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,成功地烧制出了我国的金属胎画珐琅器。康熙五十五年以后,随着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进入内廷,参与指导造办处珐琅器的生产,甚至亲自操作,画珐琅器的生产遂呈现繁荣景象。康熙五十五年,经广州巡抚杨琳推荐,广东画珐琅匠师潘淳、杨士章,并有西洋人三名,法蓝(珐琅)匠二名,徒弟二名,进入内廷。康熙五十七年,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,增设监造一人,显示出康熙皇帝对珐琅器生产的重视。康熙五十八年,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内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,康熙要求其烧制的样式、图案主要以中国风格为主,少有西方珐琅的特点。而在中外匠师的共同努力下,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,并烧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宫廷韵味的金属胎画珐琅器。同时,造办处珐琅作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,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,即今人所称的“珐琅彩”。


  声明: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QQ:1530024013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
丰富客户精神生活,富德生命“雅春•富

新春音乐会的庆典之声还在回响,富德生命人

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启幕,“文水清香”

3月20日,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

好蟹汇大闸蟹:赏味丰盈的美味体验

好蟹汇作为中国领先的大闸蟹供应商和品牌,

暑假来广州长隆,花样度假全家齐开心

两个月超长暑假即将来临,一定要抓住假期全

恰逢周日的“1314“领不了证?不如开着

再有几天,10年一遇的“1314日”就要到来啦

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

不良信息举报热线:QQ1530024013 

中国第一时间 版权所有 违版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