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2/29 8:46:40 来源: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,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,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规划和部署。作为世界上最具延续性的文明,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下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文化资源。要想将这样的资源发挥出其最大价值,令其转化为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动力,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,传统文化应当以何种形象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?
在以往的实践中,我们很注重呈现一个严肃、深沉、内敛的传统文化形象,这样的呈现固然能令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敬意;然而,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审美环境中,传统文化张扬、自信、富有活力的一面无疑更能引起当下年轻人的欣赏兴味和内心认同。
以一系列文艺作品为代表,相当一部分创作者正在有意地在第二个方向上探索,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。于12月20日冬至前日,在苏州潘宅举办的"天官赐福·国风驿站"联动活动中,不少年轻人穿上汉服,走近化身传统文化体验馆的苏州潘宅,感受折扇、缂丝、书法、剪纸等传统文化的魅力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,为冬至这个传统节日"赋予灵魂",让许多年轻人在节日密集的年终岁末,也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无穷趣味,加强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亲切感。此前,动画《天官赐福》就在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,发起了"国产动画传承东方国韵"主题活动,其主人公谢怜化身"传统节日宣推官",利用作品的影响力,引导观众关注传统节日、过中国节日。
这次活动,以及动画《天官赐福》等众多"国风潮"作品之所以能够起到如此好的效果,与其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是分不开的。在这些作品之中,传统文化并不是板起脸孔、一本正经,而是以亲和而自信的姿态,展示着自身的魅力;不再是自居于高人一等的"正统",而是和其他文化元素处于平等地位,共同为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提供看似平凡但必不可少的养料——放松、愉悦、知识、与朋友之间分享交流的快乐等等。正是因为如此,中国文化在这些作品中展现出了活跃蓬勃的生命力,让更多人产生欣赏与认同。
在曾经璀璨于人类历史的众多古国文化中,中国文化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惊人的延续性: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,依然能为当下人所接纳和理解。对于当代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来说,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,将传统文化的这一面呈现给当下的年轻群体,对文化强国的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。
声明: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QQ:1530024013 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新春音乐会的庆典之声还在回响,富德生命人
3月20日,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
好蟹汇作为中国领先的大闸蟹供应商和品牌,
两个月超长暑假即将来临,一定要抓住假期全
再有几天,10年一遇的“1314日”就要到来啦